各有关单位: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和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市科技创新决策部署,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研发创新能力,根据《2022年芜湖市科技项目实施方案》《关于开展2022年度芜湖市科技计划核心技术攻关项目技术需求征集的通知》要求,市科技局组织专家对各载体推荐的技术需求进行了遴选和论证,择优形成了2022年度芜湖市核心技术攻关项目“揭榜挂帅”榜单。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榜单发布
面向全市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产业链培育发展的重大技术需求,支持前瞻性技术、颠覆性技术、进口替代核心技术、共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在广泛宣传的基础上,经需求征集、材料审查、需求遴选、榜单凝练、榜单确认,现发布市科技计划核心技术攻关项目“揭榜挂帅”榜单42项(榜单见附件1),力争在重点产业细分领域抢占技术先机,提升产业技术供给能力,防范化解科技领域重大风险,支撑三次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
二、揭榜要求
1.针对本次发布的榜单,项目技术需求提出方为发榜方,揭榜申报以发榜方为申报单位,揭榜方需联合发榜方共同申报。揭榜方为市内外有能力解决榜单任务的高校院所、各类科研平台和团队及其他组织。同等条件下,优先支持长三角地区高校院所、科研平台和团队及其他组织与发榜方组成攻关联合体(关联交易方除外)联合揭榜。申报单位针对榜单项目需求提出的攻关解决方案,应覆盖榜单所有研究内容及考核指标。
2.已承担科技项目逾期未验收或终止的、结题未满1年的单位不得申报;已承担科技项目尚有1项以上(含1项)未完成的项目主持人,不得再作为项目主持人参与揭榜;申报单位有类似项目已通过其他渠道申请或获取国家及省、市财政资金支持的,不得申报。
3.申报单位按照申报的总预算承诺落实自筹资金,工业领域项目研发投入不少于300万元,农业和民生领域研发投入不低于200万元,项目实施期不超过3年,始自2022年7月。
4.揭榜方须与申报单位签订意向性协议或技术合同,协议需明确各方分工、知识产权归属以及支付联合攻关经费等。
5.申报单位须对所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完整性负责,项目纳入科研诚信管理。
6.实行科技成果代表作制度,揭榜方近3年获得与榜单任务相关的重要奖项、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取得的专利和著作权、发表的重要论文及其他重要业绩(成果)等情况,每个类别材料均不超过5项。
三、申报流程
1.张榜对接。根据发布的榜单,揭榜单位结合自身技术优势,选择榜单项目,通过芜湖市科技局资源配置科获取发榜方的联系方式并主动对接洽谈,双方按有关规定签订意向合作协议或技术合同。鼓励有能力完成榜单任务的非发榜企业与揭榜单位合作竞榜。
2.联合揭榜。发榜方与揭榜单位,明确双方合作方式、任务分工、合作经费、收益分配、知识产权归属等事项,共同编写《芜湖市核心技术攻关项目“揭榜挂帅”申报书》(附件2)及按照要求提供的附件证明材料装订成册一式2份,于8月10日前提交到所在辖区的科技管理部门。
3.审核推荐。各县市区科技局、各开发区科技管理部门对申报单位提供的申报材料进行初审,行文推荐,于8月16日前统一将《推荐函》、《项目汇总表》(附件4)及申报书报送至芜湖市市民服务中心市科技局窗口,逾期不予受理。
4.评审竞榜。市科技局将会同市财政局组织专家对核心技术攻关“揭榜挂帅”项目进行评审,专家从研究能力和解决方案的可行性、科学性、先进性、实施机制以及预期成果等方面评审打分,市科技局依据得分等相关因素择优提出立项建议。
四、支持方式
2022年度拟立项20项,按照100万元/项、50万元/项分两档支持,支持资金由市财政全额承担。立项后首拨70%资金,验收合格后拨付30%尾款。
五、联系方式
市科技局资配科 韩虚 3833603
附件:
1.2022年度芜湖市核心技术攻关项目“揭榜挂帅榜单
2022年7月15日
附件1
2022年度芜湖市核心技术攻关项目“揭榜挂帅”榜单
1.新型显示用高温玻璃高精密溢流成形工艺与装备技术攻关
技术需求:针对高温玻璃基板制造中存在的液粘度大、延展性差以及制程等关键技术难题,基于主流溢流法技术路线,开发溢流成形玻璃温度分区控制系统及高温玻璃基板退火炉,制造出新型显示用高温玻璃高精密基板。
考核指标:完成新型显示用高精密玻璃基板成形工艺技术开发及设备研制。产品的应变点温度≥742℃,再热收缩率≤10pmm,应力≤80psi,翘曲≤0.08mm,厚度极差≤8μm。
2.新能源汽车前挡玻璃基板轻薄化的研究及其产品的开发
技术需求:针对新能源汽车轻量化需求,基于 “组分-成型-性能“协同设计,开发一款高强、高透光轻薄型汽车玻璃,满足汽车安全玻璃国家标准,实现新能源汽车减重目的。
考核指标:降低传统前档玻璃(夹胶玻璃)单层玻璃厚度的15%-24%;无表面裂纹,条纹不高于3级,斑马角不低于50度;厚度1.6mm情况下,可见光透光率不低于92%。
3.低应力长寿命热镀锡铜带关键技术研究
技术需求:为满足微电子产业的铜带需求,开展低锡磷青铜带成分优化及熔炼铸造技术、组织均匀化控制技术、低应力控制技术、镀锡层厚度及均匀性控制技术等研究,开发一套成熟的热镀锡铜带生产工艺,提高热镀锡铜带的综合力学性能,满足产品尺寸、镀锡层厚度、镀锡合金层厚度精准可控,内部残余应力小,导电性良好等要求,获得低应力长寿命热镀锡铜带。
考核指标:完成低应力长寿命热镀锡铜带技术及产品开发。铜带抗拉强度≥520 MPa;屈服强度≥455 MPa;断裂延伸率≥6 %;硬度HV 172~192;导电率≥18 %IACS;厚度公差0.32±0.005 mm,侧弯≤1.0 mm/m,翘曲≤60 mm/m;镀锡厚度1-3 μm,合金层厚度:镀锡层厚度的1/4-1/2;180°折弯不开裂。
4.液氢深冷储运装备用超低能耗真空绝热纳米复合材料研发
技术需求:针对有机保温材料易开裂、防火阻燃性差和无机保温材料导热系数高的缺点,开展纳米多级孔结构复合芯材制备技术、耐深冷-高强度超薄复合膜结构设计、构筑和热量传递模型优化、纳米多级孔芯材/超薄膜复合材料一体化成型技术、复合材料绝热性能和力学性能优化等研究,设计开发一种液氢深冷储运装备用高强度超薄复合材料,解决液氢在-253℃以下深冷领域的超温气化和储运装备能耗高的难题。
考核指标:完成超低能耗真空绝热纳米复合材料的技术开发,并实现复合材料小批量生产。复合材料常温导热系数(20℃)≤0.0016 W/(m•K),深冷导热系数(-200℃)≤0.001 W/(m•K);复材高低温(-200℃-80℃)加速老化实验后,常温导热系数(20℃)和深冷导热系数(-200℃)衰减≤10.0%。
5.航空涡桨发动机适配液压变距复合材料螺旋桨的研发和技术攻关
技术需求:为满足涡桨发动机需求,采用复合碳纤维材料,开发一款高强轻量化、适用于涡桨发动机上的液压恒速变距螺旋桨,解决国产蜗桨飞机桨国产化问题,实现进口替代。
考核指标:完成液压恒速变距螺旋桨技术开发。设计功率大于1000kw、净效率大于90%(飞行马赫数M=0.4);直径为2.5-2.8米,螺旋桨系统设计TBO(大修间隔)时间不低于2500小时。
6.多介质功能型复合材料结构成型技术研究
技术需求:基于通用航空器的制造需求,开展共固化复合材料结构一体成型变形预测、自适应形面补偿模具与工装夹具设计、多介质一体融合共形曲面高精度制造技术研究,实现轻量化设计与一体成型制造成套技术。
考核指标:完成通用航空器轻量化设计与一体成形制造成套技术开发,开发实物样件一套。多介质层曲面结构长度不小于4m,宽度不小于1.2m,整体型面变形不大于2.5mm;样件外形光滑、平整,不同介质层之间胶结完好,无脱层现象;设计文档1套,包括设计图纸和仿真、分析报告;工艺成果1套,包括制造工艺规范和工装实物。
7.微波毫米波宽带收发阵列统型化的开发
技术需求:采用小型化以及高度集成化设计以及工艺装配技术,配合宽带功能化芯片,最大限度实现组件布局的小型化与高度集成化,将工作频段为0.2GHz~18GHz的宽带变频通道,设计成统型化与规制化的小型模组,单模组的对外接口与安装方式完全一致,能够配合整机需求进行灵活组阵。
考核指标:完成统型化毫米波宽带收发阵列技术开发。
上变频指标:工作频段:0.2~18GHz,中频频率范围:1.2±1GHz(直通兼容10~200MHz);瞬时带宽:2GHz;中频输入功率:-10~0dBm;射频最大输出功率:≥+20dBm;射频发射信号动态范围:-120~+20dBm; 中频衰减器步进:≤0.25dB;射频输出功率稳定度:±0.5dB(上电30min后连续工作1h);瞬时动态范围:≥55dB;下变频指标:工作频段:0.2~18GHz;中频频率范围:1.2±1GHz;瞬时带宽:2GHz;AD(中频输出)端口数量:2个;噪声系数:≤4dB(0.2~2.2GHz);噪声系数:≤6dB(2~18GHz);射频信号输入功率范围:-55~+15dBm;下变频中频功率(AGC):-15~+10dBm;下变频衰减动态:≥80dB;下变频输出功率平坦度:≤±2dB;衰减器步进:射频≤1dB,中频≤0.25dB;下变频中频杂散:≤-60dBc;带外抑制:≥65dB;功率器件设置时间:≤500ns。
8.大型多发无人机供电系统的均衡合流及升压技术研发
技术需求:针对装配2-3台航空发动机的大型无人机,发动机的输出功率除飞行需要之外,剩余功率还需要进行发电,为解决各用电系统负荷差异造成的功率失衡问题,开展大型多发无人机供电系统的均衡合流及升压技术的研发,对2-3台发电机的输出进行均衡的提取,经升压整合成单路输出。
考核指标:完成装配2台以上发动机的无人机供电系统功率均衡技术开发。工作环境温度:-55℃~70℃;最大工作高度:10000m;输入条件:2~3路28V DC,每路最大功率4kW;输出能力:单电源270V DC输出;均衡性要求:不同输入端功率差值≤2.5%;总效率:≥95%;装机重量:≤13kg(2路输入);总寿命要求:12000飞行小时/20年;电源特性:按GJB181B;电磁兼容:按GJB151A,通过CE102、CE107、CS101、CS106、CS114、CS115、CS116、RE102、RS103等项目。
9.应用于高能等离子体火炬的全固态大功率放大器研究
技术需求:针对超临界火电机组点火用高能等离子体火炬、硬X射线大科学装置对高功率激励源的需求,系统性设计一种L波段高功率固态功率放大器;研究单模块和合成器设计,改善驱动级放大器幅频特性,提高电路适应性,满足整机低插损高功率输出的要求;研究监控系统和散热设计,对大量数据信号和散热器件进行处理,有效提高整机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可维修性。
考核指标:完成等离子体全固态大功率放大器的技术开发。工作频率:1.3GHz±1MHz;工作方式:连续波/脉冲;输出功率:≥10KW;可靠性工作时长:≥3000小时;输出接口:波导WR650;整机效率:≥35%。
10.碳面SiC同质外延片制备技术
技术需求:针对SiC-MOSFET器件更高迁移率以及更低功耗的需求,开发碳面SiC外延工艺技术、六英寸厚膜外延片生长技术以及外延缺陷控制技术,实现碳面SiC外延层的生长工艺开发。
考核指标:完成碳面SiC外延片制备技术; 实现高质量C面SiC外延缺陷控制技术,缺陷密度不高于5/cm2; 制备6英寸碳面SiC外延片,外延层厚度达到10-12 um范围内,载流子浓度≤3E16 /。
11.变负载工况下的压缩机载频电磁噪音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技术需求:针对家用电器压缩机,为减少噪音和提升工作效率,结合变负载工况载频电磁激振力、固有频率、振动噪音响应的仿真研究,收敛出关键载频电磁力波并对其进行关键要素提炼,识别关键因子且对敏感性分析。优化电机的电磁设计,改进电机结构,降低运行噪音和提高效率。
考核指标:完成采用新结构的压缩机样品开发。冷量:1150±23W;COP:385±7%;噪音(dBa)(SEER)60/90Hz):≤66+4/71+4;切向振动(m/s2):≤12。
12.基于热泵架构的电动汽车能量管理系统研发及应用
技术需求:针对电动汽车使用降温/采暖设备对续航能力影响较为明显问题,研究以空气源热泵作为采暖解决方案设计整车能量管理系统,并完成零部件选型及系统台架实验;建立集成化整车能量管理控制策略;搭建试验车,开展驾舱热舒适性及系统能耗评估和优化实验;搭载到不少于两个上市车型上,实现成果转化。
考核指标:试制集成热泵空调系统1套,完成2台试验样车上的应用。40℃环境温度时,前后排头部平均温度低于30℃所需时间小于15分钟,稳定阶段系统功率低于1.8kW;
-7℃环境温度时,热泵系统能够稳定工作,要求前后排脚部平均温度达到20℃所需时间小于10分钟,稳定阶段系统功率低于4.5kW。
13.高功率PEM水电解制氢电堆技术
技术需求:面向“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的可再生清洁能源的应用发展,研究PEM(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系统,开发高性能低贵金属用量的膜电极及其制备工艺。
考核指标:研制出30kWPEM水电解示范装置。膜电极中双侧贵金属载量≤4mg/cm2;电堆工作电流密度不低于1A/cm2,电堆能耗≤4.5kWh/Nm3,5000小时耐久性实验后能耗衰减≤10%,电解制氢系统可稳定运行。
14.基于适航认证的第三代北斗卫星机载导航接收机
技术需求:针对北斗卫星机载导航接收机的需求,开展基于FPGA的机载北斗卫星导航接收机系统设计及其适航符合性研究;基于FPGA架构,设计接收机的射频前端、基带信号处理、定位解算三个模块的硬件系统框架和实现;开展北斗三号系统弱信号的捕获算法和跟踪环路技术的研究,设计实现基带信号处理和定位计算算法。
考核指标:完成第三代北斗卫星机载导航接收机的技术开发。射频输入:BDS B1I,GPS L1条件下冷启动时间≤50s,热启动时间≤3s,重新捕获时间≤3s; 水平定位精度≤2.5m,垂直定位精度≤5m;重新捕获灵敏度优于-144dBm;跟踪灵敏度优于-146dBm;数据更新频率优于-159dBm。
15.民用活塞航空发动机电控系统故障诊断与处理技术的研究
技术需求:基于中小型飞机和活塞航空发动机的安全性需求,解决当前国内故障诊断不完整、故障处理有效性不足的问题,研究基于适航条款要求的安全性分析技术、基本高保真度实时模型的故障诊断技术、故障对策处理技术,,形成一套成熟有效的活塞航空发动机电控系统故障诊断与处理技术方案,进而提高活塞航空发动机运行的安全性。
考核指标:形成一套成熟有效的活塞航空发动机电控系统故障诊断与处理技术方案,并在某型发动机上应用;活塞航空发动机电控系统故障检测与隔离率指标:功能故障检测率 100%;故障隔离率不低于 95%;故障诊断与处理技术搭载在某型发动机上应用指标:功能故障检测率100%;故障隔离率不低于95%。
16.大型数控龙门加工中心滑枕研制
技术需求:滑枕是大型数控龙门加工中心的关键零件之一,为实现国内机床制造水平突破,开展大型滑枕铸造过程仿真分析、大型滑枕铸造工艺方案研究(含分型面设计、砂芯设计、浇注系统设计)、大型滑枕铸造熔炼及浇注工艺研究,研制出机械应力小、材质稳定无缺陷、组织致密均匀的滑枕。
考核指标:研制出适用于大型数控龙门加工中心的滑枕。
成熟度:在Ф30试棒上测得的抗拉强度值与由共晶度计算出的抗拉强度的比值在1~1.5之间;硬化度:在Ф30试棒上测得的布氏硬度与由共晶度计算出的理论硬度的比值在0.8-1之间;品质系数:灰铸铁成熟度与硬化度的比值1~1.5之间;抗拉强度σb≥300MPa,硬度HB190-220,组织均匀;孔洞类缺陷率≤1%。
17.高性能铝合金龙门式集成缸体研发
技术需求:为解决汽车发动机轻量化问题,通过调节Cu、Mg、Ni等元素含量,开展高性能铝合金缸体材料微合金化研究,优化铝合金缸体综合力学性能,同时通过设计龙门式集成缸体结构,优化其浇筑系统结构和浇筑参数,应用验证与质量控制研究,获得低缺陷高性能铝合金缸体结构,达到节能减排目标。
考核指标:试制铝合金龙门式集成发动机缸体。抗拉强度:≥280MPa;屈服强度:≥195MPa,硬度:100~115HB;金相:针孔度不超过3级;基础壁厚厚:4±0.5mm;延伸率:≥2.7%;表面粗糙度:Rz63~Rz150;铸件气密性:2.0bar水套区域<7cm3/min,2.0bar曲轴箱/低压油道区域<20cm3/min,4bar高压油道允许<7cm3/min。
18.高速高精度的弧焊焊缝视觉识别技术
技术需求:围绕机器人弧焊应用,研究基于点云图像的弧焊焊缝识别和检测技术,在百万级高精度点云的处理技术方面实现突破,满足准实时的计算速度要求;优化改进点云拟合技术,提升平面、圆柱、相贯线等常用几何模型的拟合精度和鲁棒性;研究不同弧焊焊缝类型识别技术的共性和特性,实现角接、拼接、坡口焊缝等不同类型的焊缝识别和检测;实现焊道截面宽度,高度等基础焊缝信息的高精度计算。结合国产机器人弧焊系统对相关技术进行集成应用,提升空间复杂结构的焊接精度与效率。
考核指标:实现高速高精度的弧焊焊缝视觉识别技术在焊接机械人上的应用。点云的处理和识别算法计算速度<0.5s/百万点;焊缝的定位误差 < 0.5mm;焊缝种类识别的准确的 > 90%;焊缝关键信息测量计算误差 < 0.5mm。
19.乘用车车身结构件高精度智能焊接生产线
技术需求:为了解决配件一致性差、上件错漏、生产效率低等问题,需在车身结构件自动焊接过程中实现多工业机器人智能抓取和协同作业,通过研究视觉引导机器人智能无序抓取上下料技术、柔性化制造与多平台快速切换技术、多机器人协同作业技术,采用国产化2D视觉系统实现零件的定位,3D视觉系统实现来料的无序分拣和尺寸测量,同时匹配OpenGate拼装系统等关键装备,实现多机器人协作,配合工装、抓手的快速切换,使按照焊接工艺要求组成的左右侧围CD柱生产线,提升生产效率。
考核指标:开发集柔性化、自动化和智能化于一体的乘用车车身结构件焊接生产线1条;产线开动率达到97.76%;工序能力指数 CPK≥1.67(第三方检测报告指标和JBT 3736.7所述方法计算确定);生产线生产效率达到52JPH。
20.660马力T4排放农用发动机研发
技术需求:全新研发16升660马力国四排放农用重型发动机,解决当前电控高压共轨发动机ECU卡脖子问题,打破国际品牌垄断。通过发动机基础结构开发、自主燃油喷射控制系统开发、发动机高效燃烧开发、新型高效冷却技术、适应农用场景的本体可靠耐久提升、电控标定及功能拓展开发、性能及排放指标提升、新技术新材料应用等重大专项技术研究,在确保高效动力和排放升级领先的同时,全面提升产品动力性、可靠性、安全性和经济性。
考核指标:660马力T4排放农用发动机样机一台。发动机额定功率/转速: 485(660)/1900 kW(PS)/rpm;升功率 ≧30 kW/L;外特性最低燃油耗:≤190 g/kW.h;排放指标:满足非道路国四阶段排放要求;可靠性:B10寿命,1000000公里/20000小时。
21.高载重高航速应急救援关键技术攻关及应用
技术需求:为满足洪涝、溃堤、溃坝等重大自然灾害条件下对专业应急救援物资、应急生活物资、受困人员、灾后复建等需求,研究新一代两栖应急救援装备总体技术、轮履复合行走与驱动技术、动力布局与高效传动技术、水上减阻提速技术、水上航行稳定和安全技术、整车轻量化等关键技术,设计开发新一代水陆两栖应急救援装备,达到通过载货陆上高速机动、滩涂环境轮履复合高效通行、水上快速安全航行等试验考核。
考核指标:试制水陆两栖应急救援装备原理样机 1 台。车辆载货 5t,陆上时速 90km/h,水上航速 18km/h,轮履切换时间小于 2min ;故障率≤0.2%,无故障间隔里程≥5000km,水上无故障间隔时间≥70h;轻量化减重≥20%。
22.新能源汽车关键结构件非固态智能模锻技术与装备
技术需求:通过对回收铝合金采用高性能液态模锻成形技术,突破回收铝的成分识别与配料、杂质元素有益化处理,无氧化浇注和高效液态模锻等关键技术,实现了新能源汽车高性能结构件低成本制造。研究内容为:(1)研究以无氧化浇注和高效液态模锻技术,提高液态模锻件品质及其一致性;
(2)研究高强铝合金液态模锻装备的系列化和智能化,为解决液态模锻件气杂含量高、性能稳定性低的关键共性问题提供装备保证;(3)利用回收铝合金进行新能源汽车关键结构件的高性能液态模锻成型,替代固态热模锻、提质降本。
考核指标:用回收铝合金生产的新能源汽车悬架样品。零件本体取样,抗拉强度≥360MPa±10MPa,延伸率≥8±2%;材料利用率≥80%;浇注量2kg、5kg及10kg三种规格的随流非固态模锻成套装备用于生产达到如下要求:铝合金针孔度≤2级,夹杂含量≤1级,α晶粒尺寸≤50μm;产品合格率≥93%。
23.航空发动机大型薄壁铸件真空差压铸造关键技术
技术需求:轻量化薄壁复杂铸件在航空活塞发动机中大量被使用,为实现进口替代,开展复杂薄壁带型腔铸件的铸造工艺方案设计、高尺寸精度选区激光烧结(SLS)覆膜砂3D打印砂型技术、铸件真空差压铸造充型和凝固的研究与实现、复杂薄壁零件真空差压与壳型复合铸造技术、真空差压铸造设备开发与集成研究,解决大尺寸薄壁复杂型腔件铸造成型技术难题。
考核指标:高空无人机高功率密度航空重油发动机的铝合金进气歧管样件1件。壁厚差小于0.5 mm;型腔内壁光滑无缺陷,无泄漏;材料抗拉强度≥350 Mpa,屈服强度≥300 Mpa,延伸率≥3%;型腔轮廓度≤0.5 mm。
24.面向投资银行的AI能力中心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
技术需求:开展知识图谱、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图像识别、算法模型等人工智能相关技术在投资银行业务领域的应用研究,包括基于深度学习的金融知识图谱构建技术研究、基于自然语言处理的研报辅助写作技术研究等,为金融客户提供集智能写作、智能尽调、智能风控、财务诊断、投研辅助分析等功能为一体的投资银行AI管理平台解决方案。
考核指标:完成投资银行AI能力中心建设及核心业务系统研发,并通过在2家投资银行的实验考核。
25.基于人工智能的中医内科四诊辨证分析系统
技术需求:项目聚焦采集中医四诊信息,及10名以上主任中医师的判断。通过采集到的标注数据,引入智能动态阈值处理方法,建立由多参数输入的中医辨证方法,训练人工智能网络以达到人工智能中医诊断的目标。
考核指标:建成基于人工智能的中医内科四诊辨证分析系统一套。系统诊断结果与 10 名以上主任中医师的综合判断相比,完全符合率应在 85%以上,相对符合率应在 95%以上;对于舌象,诊断数据应大于20项,面相应大于10项,脉象应大于20项,经络应大于5项,闻诊应大于5项,问诊问题应有权重及贡献率的智能赋值;实现产品诊断准确率不低于 88%。
26.基于大数据的智慧燃气安全保护系统的研发及产业化
技术需求:开发智慧燃气安全保护系统,采用无线网络及INTERNET网络数据传输模块与用户内燃气监测仪连接,实时对居民和中小餐饮业进行有效监测。通过对燃气使用信息进行24小时实时接收、分析以及处理工作,实现实时监控。一旦发生燃气泄漏,系统采取措施切断供气,并联系消防部门做好预案,同时开启配套外设的声光报警系统,实现应用现场报警,以及将燃气异常等具体情况以短信、自动拨打电话等形式通知燃气管理员和用户。
考核指标:建设集数据采集、数据存储、命令控制于一体的燃气管网监测数据管理平台,同时研发成功开发出一整套智能漏气保护控制系统。智能漏气保护控制系统技术指标:室内燃气管路系统安全泄漏大于 3×10-7 kg/s触发报警;产品使用可以在压力≦10Kpa,工作温度-20~60℃正常工作;系统检测方式:每天系统自动识别在非用气工况下进行主动检测一次;系统在用户开阀后主动检测,合格后阀门才能打开;系统在用户微信检测小程序、控制器界面等设置一键检测。
27.基于5G-CV2X的车路云协同及其在智能车中的应用研究
技术需求:基于5G-CV2X协议下的车路云协同研究,实现车辆智能控制。研究内容:1.针对智能车车型的功能应用需求,研发高效的5G-CV2X车载模块硬件架构,实现稳定性和低功耗;2、通过设计基于道路交通信息云平台和5G通信的实时最优路径规划等智能车辅助决策算法;3、路侧边缘计算平台的搭建及信息处理智能算法开发。用于将车辆状态信息通过CV2X实时传送给路侧边缘计算平台,实时处理并输出协同感知信息返回智能车。
考核指标:CV2X可靠通信距离不小于1000米;平台算法响应时间不超过10ms;实物指标:5G-CV2X 样机、边缘计算平台、云平台与相应的软件和算法。
28.单轨列车障碍物探测系统研究
技术需求:开发应用于单轨列车的障碍物探测系统,开发由安装于车上的检测设备将障碍物探测数据传递给相应软件进行处理,实现列车运行前方障碍物实时检测并发出告警;研究障碍物探测系统自主学习能力,可实现自动报警;研究障碍物探测系统发出告警后智能触发紧急制动技术。
考核指标:开发出单轨列车障碍物探测系统一套。判断距离:14-300米;识别物体大小:14米~200米处≥300mm*300mm*300mm、200米~300米处≥500mm*500mm*500mm、300米~400米≥1000mm*1000mm*1000mm大小的障碍物;识别物体个数:同时跟踪>10个,对其中3个以上做重点跟踪识别;识别速度:<800毫秒(不含系统间通讯时间)。
29.面向汽车制造行业的工业互联网IOT平台开发及示范应用
技术需求:为解决现有IoT平台由业务驱动模式所导致的不同部门存在业务隔阂,以及对数据资产化以及物理模型的标准化重视不足的问题,开发数据驱动的离散制造IoT平台系统,构建智能制造底层数据基础,实现数据驱动的IT和OT融合;构建云边协同模式,实现数据资产化与数据价值最大化;构建物理模型标准化体系,支持离散制造行业多业务云边雾协同应用。
考核指标:数据驱动的离散制造IoT平台系统,并面向汽车制造行业进行示范应用。平台稳定性>99.95%;数据时效性为实时;支持工业协议数:100种以上;并发性:日常使用的内部用户及设备数量达到25000人&台;并发用户达5000;数据保留时间(工厂机房内)6个月以上;
30.全向重载AGV导航与调度系统研发
技术需求:面向全向重载AGV机器人,通过自主设计AGV的机械结构模型,开发底层运动控制系统,实现双舵轮的全向稳定运动;采用激光导航模式,开发激光SLAM导航与定位系统,实现精准快速的定位与寻迹功能;开发双车的调度系统,实现对双车与多车的中央调度,并可与工厂其他系统与设备对接。
考核指标:开发具备激光导航和多车调度功能的全向重载AGV机器人一套。全向重载AGV可以实现遥控器操作与激光导航模式的切换运行,小车载重不少于10吨,最大可达15吨,空载状态速度不低于1.5m/s,重载时不低于0.6m/s,速度参数可调节;小车可以实现前进、后退、横移、斜向运动以及原地转向,激光导航模式时,定位精度在±10mm范围内;配有激光避障安全传感器,在以传感器半径为1m的扇形区域内小车停止运行,在1~1.5m范围内,小车减速并语音报警提示。
31.基于数字孪生的工业机器人关键部件智能生管运维系统研制
技术需求:基于“信息-物理”交互系统的建成信息理论,对关键部件和整机设备进行数字孪生体构建,对设备状态进行监控及剩余寿命预测,形成基于海量数据采集、汇聚、分析和预测的服务体系,开发工业机器人关键部件智能生产、管理、运行、维护(生管运维)系统,在典型工业机器人上进行工程验证并产业化。项目的应用包括但不限于工业机器人关键部件如精密减速器、伺服电机等的生管运维。
考核指标:完成工业机器人核心关键部件数字孪生智能生管运维系统设计,实现智能维护、可视化诊断以及远程运维;申报工业机器人核心关键部件数字孪生智能生管运维系统的设计规范、校准规范和行业标准各1项,形成企业标准2项。
32.基于边缘计算的干线绿波评估诊断系统研发与应用
技术需求:搭建基于去中心化的干线绿波运行状态边缘计算系统,实现路网多源数据预处理,加速运营和解决复杂的现场问题;结合指标间关联性分析方法构架干线绿波运行效果智能评价及运行异常状态精准诊断算法,解决现状绿波运行效果评价算法指标偏少实现绿波运行异常状态诊断;研发绿波运行效果评价及异常状态诊断的软件系统,实现对干线绿波全域、全时运行效果智能评价及运行异常状态精准诊断。
考核指标:设计一款基于边缘计算的干线绿波智能评估诊断系统。实现如下功能:多设备数据统一接入清洗,干线绿波运行效果智能评分、运行异常问题精准诊断、运行方案的自动调优、指标详情计算分析。系统响应速度小于2秒、系统并发用户数量超过1000人、系统单位时间吞吐量达到10万次以上。
33.基于人工智能的ADB照明模组的关键技术研究
技术需求:聚焦车辆自适应车灯照明系统(Adaptive Driving Beam,简称ADB),通过分别研制电子控制模块、光源驱动器、光源、光学透镜、散热机构等,形成完整的ADB照明模组系统,实现自动识别车灯视野中的车辆和行人,并根据识别出的行人/车辆位置自动变换车灯光型以减少对其他道路使用者的不必要干扰。
考核指标:试制车辆自适应车灯照明系统一套。在除车灯光源外无其它光源的情况下,支持至少12个包括行人/车辆的目标检测;单组目标物的处理时间:< 8ms;同向支持聚合数量:3个;来向支持聚合数量:2个;双向支持聚合数量:同向2个,来向2个;实现对目标物行动轨迹的预判LED光源驱动。
34.高导耐蚀电接触铜基功能材料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应用
技术需求:通过雾化制粉、原位氧化、氢气还原、热压烧结等工艺流程开发具有高导耐蚀的Y2O3弥散强化Cu基功能材料,同时研究原位氧化工艺、调控工艺与弥散相形态和分布之间的关系,以及弥散相与宏观导热、导电、磨蚀和烧蚀之间的关系,建立制备工艺参数、弥散相形态、宏观性能之间的数据库,以及建立规模化生产工艺、粉体参数、宏观性能数据库。
考核指标:完成高导耐蚀电接触铜基功能材料关键技术研发。雾化粉体D50≤40μm,球形率≥90%,收粉率≥90%;Y2O3弥散相颗粒数密度≥1022/m3;平均直径≤30 nm;屈服强度≥350 MPa;维氏硬度≥120;热导率≥360 W/m·℃;比进口Cu-Y2O3铜基功能材料的服役寿命提高20%以上。
35.水下深潜器用纵向水密消磁电缆的研发及应用
技术需求:研究纵向水密消磁电缆密封胶,选择合适的密封胶;研究水密电缆的消磁工艺,选择最优工艺流程。通过数据收集、分析及实验,开发满足纵向6.75 MPa的水下深潜器用水密消磁电缆。
考核指标:完成纵向6.75 MPa的水密消磁电缆水密消磁电缆几首开发。纵向水密电缆在6.75 MPa、6h条件下不漏水、护套无位移;径向水密6.75MPa、2h条件下不漏水,护套不开裂;气密性0.3MPa、2h条件下不漏气;滴落实验(95℃,18h),试样下端无滴落物;电缆通过GJB 1916-1994 A类成束阻燃。
36.军用大功率电缆组件关键核心技术研发
技术需求:针对军用大功率通信系统对大功率稳相传输的需求,研究满足相应条件电缆组件的结构设计;针对军用特殊环境的需求,研究电缆材料选型;构建考虑工艺参数波动的电缆精细化建模方法和电缆电磁-热-力多物理场耦合建模技术;通过工艺参数、建模技术、高热导外导体成型技术、宽温域组件一致性技术、大功率连接器装配技术、大功率电缆组件测试技术等,对军用大功率电缆组件关键核心技术加以验证,解决军用大功率电缆组件制造关键技术,实现进口替代。
考核指标:完成至少一款军用大功率电缆组件的技术开发。平均功率(常温常压):≥1000@1GHz;温度相位稳定性:≤1500PPM(-55℃~85℃);耐辐照:100Mrad。
37.石墨模具抗氧化烧蚀性能强化工艺及配套设备开发
技术需求:针对大尺寸复杂结构车载3D玻璃用等静压石墨的氧化烧蚀问题,研究石墨基体改性包覆层组分设计及工艺开发,研发兼具硬度低、结合力强、表面质量高、厚度可控的抗氧化烧蚀复合涂层,开发大尺寸、异型石墨模具表面涂层制备工艺及研制配套设备。
考核指标:完成大尺寸、异性石墨模具表面涂层制备工艺开发,并制备样件一套。涂层材料硬度低于450HV,满足在450~900℃,含氧量15~21%范围内,反复热循环1000h以上不发生结构塌陷;石墨模具结合涂层后,在400~900℃下能承受反复热冲击3000次以上。
38.动力电池负极板栅四连工艺绿色加工关键技术及装备研发
技术需求:针对动力电池负极板栅加工易产生污染问题,开展生产工艺绿色化、智能化技术攻关,研究连铸连轧连冲连涂工艺,达到降低负极板栅厚度、免除用酸工序,有效控制蓄电池制造过程中的铅烟、铅蒸汽、废硫酸液的排放问题;结合四连工艺,对生产设备进行智能化、绿色化升级,获得流畅性和效率均高的全流程生产运行品质,实现节能减排。
考核指标:完成动力电池负极板栅四连工艺开发。板栅厚度降至1.0mm以下的同时保证产品的机械强度与耐腐蚀性;取消涂板工艺中的用酸工序;全流程制造过程集成和连续化运行,产品单位能耗节省25%以上、节铅率达到20%。
39.魔芋胶膳食纤维功能饮品关键技术及其产业化
技术需求:为开发魔芋胶膳食纤维功能饮品,开展加工原料水溶性魔芋胶(KGM)的纯化富集过程研究,提高制备过程中KGM的含量;开展加工过程KGM饮品稳态控制研究,分析饮品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开展KGM膳食纤维功能饮品体系稳态控制,分析增稠剂、乳化剂添加对饮料稳态的影响;开展KGM膳食纤维功能饮品降血糖与改善肠道功能评价、体外降血糖功能评价、调节肠道菌群、改善肠道功能评价。
考核指标:实施水溶性魔芋胶膳食纤维功能饮品开发及产业化,饮品质量符合国家安全质量要求;魔芋胶含量在4.6%~5.8%之间。
40.休闲酱卤肉制品特征风味解析及风味劣变靶向调控技术研究
技术需求:面向酱卤肉食品开发,研究酱卤肉制品加工贮藏过程中风味物质的变化和积累,挖掘不同酱卤肉制品风味特征指征物,构建特色休闲酱卤肉制品风味图谱,建立指纹图谱;研究酱卤肉制品在加工、贮藏过程中不良风味形成规律和分子机制,找出酱卤肉制品产生不良风味过程中的关键生物标志物,靶向识别酱卤肉制品劣变进程;创建新型酱卤肉制品风味劣变靶向调控技术开发及保鲜技术规程,有效解决酱卤肉制品加工、贮藏过程中风味损失、不良风味产生等关键问题,延长制品货架期。
考核指标:完成2种休闲酱卤肉制品风味图谱构建与特征指征物探究;解析2种代表性酱卤肉制品不良风味产生规律、机制,每种不良风味至少找到1种生物标志物;创建酱卤肉制品风味劣变靶向调控技术及加工、贮藏过程中风味稳定调控技术规程,不良风味劣变降低至少10%,货架期延长1-2月。
41.长江流域重点保护贝类(绢丝丽蚌、刻裂丽蚌)规模化人工繁育技术研究及应用
技术需求:绢丝丽蚌、刻裂丽蚌为我国特有种,新增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在淡水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发挥重要作用及属严重受损种群,通过研究绢丝丽蚌、刻裂丽蚌的典型栖息地特征与繁殖生物学;突破非寄生变态发育关键技术,构建苗种规模化繁育技术及配套体系;研究绢丝丽蚌、刻裂丽蚌与其它水生动植物的生态学关系,并开展其对水生生态系统稳定性保持所发挥的关键性作用的研究,提升天然资源的保护效率和资源恢复,促进长江流域生态保护。
考核指标:构建绢丝丽蚌、刻裂丽蚌)规模化人工繁育技术体系,编制绢丝丽蚌和刻裂丽蚌规模化人工繁育技术手册。成功驯化养殖出绢丝丽蚌、刻裂丽蚌繁育亲本各2000只;实现绢丝丽蚌和刻裂丽蚌规模化人工繁育(年产苗种200万只)。
42.高效优质耐高温籼稻选择技术体系建立与新品种创制
技术需求:为满足芜湖市水稻优质化需求,开展抗逆优质籼稻种质资源的筛选与主效QTLs挖掘,实现优质、抗逆等多基因聚合,创制品质优、抗逆境能力强的籼型水稻亲本或品系,培育优质、高产、抗逆中籼水稻新品种,研发配套的高产高效繁制种技术规程和生产技术,并进行大面积示范推广。
考核指标:创制优质(米质达部颁二级及以上)且中抗1种以上主要逆境的不育系、恢复系或常规品系5份;培育的自主知识产权的优异中籼水稻新品种,产量比对照品种增产5%,米质达到部颁二等优质食用稻品质标准,中抗稻瘟病或中抗倒伏,并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