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发展报告(2021)

研究报告 (1.7万) 发布于:2022-03-08 更新于:2022-03-08 来自: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
项目申报
2020年是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全面融合的元年。中国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内生于经济转型升级创造出的智能化需求。新冠疫情对经济社会的冲击进一步刺激了潜在需求,加速了人工智能和经济社会全面融合发展的步伐。而美国技术封锁则坚定了中国立足自主创新构建新的全球创新网络的决心和信心。

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加速发展,将掀起新一轮科技创新浪潮,不仅推动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而且为全球创新网络的重塑奠定基础。

2205家人工智能企业广泛分布在20个应用领域。其中,企业技术集成与方案、智慧商业和零售两个应用领域的企业数占比最高,分别为17.20%和10.31%。智能机器人、智能硬件、科技金融、智慧医疗、智能制造领域企业数占比相对较高,分别为8.39%、8.06%、7.39%、7.27%、6.26%。企业技术集成与方案提供应用领域占比最高,说明在全面融合发展阶段,突破应用领域的共性和关键技术是中国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关注的焦点。

从应用领域企业融资额的分布看,智慧商业和零售,科技金融、新媒体和数字内容类应用领域的融资额最高,占比分别为16.82%,12.07%,11.22%。除此以外,智慧交通、关键技术研发和应用平台、企业技术集成与方案、智能硬件占比均在5%以上,属于占比较高的应用领域。

从2205家人工智能企业对三次产业的技术赋能看,第三产业排名第一,占比为78.05%;排名第二的是第二产业,占比为21.45%;排名第三的是第一产业,占比仅为0.49%。到目前为止,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主要发生在第三产业。随着包括5G在内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创新发展,人工智能和第二产业尤其是制造业的深度融合进程将加快。

2021年5月22日,在天津举办的第五届世界智能大会闭幕式上,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了《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发展报告 2021》。

报告以“全面融合发展中的中国人工智能科技产业”为题,基于2205家人工智能企业、15家国家级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52家人工智能新型研发机构和48家新型平台主导的农村网络空间产业生态为样本,通过属性数据和关系分析,全面刻画和概括出我国人工智能和经济社会全面融合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报告的研究发现,在截至2019年12月尚未脱贫的52个贫困县63.52万网络从业者中,在22种新职业类型就业。网络从业者人数最多的职业类型为视频创作者,共计23.34万人,占比为36.74%;其次为内容创作者,共计21.61万人,占比为34.02%;排名第三为市场拓展员,共计18.14万人,占比为28.55%。

产业互联网的发展表现为产业的智能化。产品的智能化和生产的智能化是产业智能化的二个基本维度。围绕的产品智能化和生产智能化发展,产业互联网日益与消费互联网相互交融。

具有产业赋能功能的新型平台和新型研发机构是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的主要推动者。新型平台存在两个方面的来源:一是交易平台的智能化升级;二是创新型企业的智能化转型。

对15家国家级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的分析表明,通过原有平台的转型、垂直子业务平台和开发者社区的建设,新型平台对实体经济进行赋能。新型研发机构则通过关键和共性技术的研发和创新平台的搭建,助推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发展。

报告部分内容展示

全文下载>>>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发展报告(2021)

THE END

温馨提示:

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新媒体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