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第一家虚拟电厂管理中心位于铜陵市。该中心由铜陵供电公司主导,并得到了铜陵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正式批复,于2025年3月12日正式挂牌成立。
虚拟电厂的概念己提出十余年,但各界对于虚拟电厂的框架尚无统一的定义。有研究将虚拟电厂定义为依赖于软件系统远程、自动分配和优化发电、需求响应和储能资源的能源互联网;也有将虚拟电厂定义为不同类型的分散在中压配电网不同节点的DER的集合;也有将虚拟电厂定义为以直接集中控制方式聚合可控分布式能源(controllabledistributed energy,CDE)单位或主动用户网(active customer network,ACN)的信息通信系统。
综合看来,虚拟电厂概念的核心可以总结为“通信”和“聚合”。虚拟电厂管理中心就是通过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智能计量以及优化控制技术,将分布式电源、分布式储能、可调节负荷等资源进行集成,构成能响应电网需求、参与电力市场运行或接受电网调度的系统。
铜陵供电公司于2024年全面启动虚拟电厂相关工作,先后聚合分布式光伏、用户侧储能、充电站(桩)、5G基站备用电源、楼宇空调、工业可调负荷等6类资源共5.03万千瓦,实现最大可调节能力超过1.07万千瓦。此次成立的铜陵市虚拟电厂管理中心,依托该市电力负荷管理中心和省级虚拟电厂平台统筹服务虚拟电厂建设运营,推动“源网荷储”各侧可调节资源统一管理、统一服务、统一调度,支撑保障各个新型市场主体按需选择、公平公正参与各类电力市场化交易,促进新能源消纳、引导供需平衡调节,服务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铜陵市虚拟电厂管理中心的职能与目标
铜陵市虚拟电厂管理中心将依托市电力负荷管理重心和省级虚拟电厂平台,统筹服务全市虚拟电厂建设与发展运营。其主要职能包括:
1.资源聚合与调度:通过虚拟电厂平台,聚合分布式光伏、用户侧储能、充电站(桩)、5G基站备用电源、楼宇空调、工业可调负荷等资源,实现资源的统一管理和优化调度。
2.新能源消纳:通过虚拟电厂的统一调度,减少弃光、弃风现象,提高新能源的利用效率。截至2024年,铜陵市已聚合6类资源共5.03万千瓦,最大可调能力超过1.07万千瓦,并计划在年底前实现10万千瓦的工业快上快下资源纳入统一管理。
3.市场化交易支持:为各类新型市场主体提供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的平台,促进绿电交易和新能源消纳。2024年,铜陵市新增87家光伏发电余电上网企业,新增装机容量7.22万千瓦,并计划组织相关主体聚合不少于2万千瓦的分布式光伏资源参与绿电交易,预计促进地区新能源消纳200万千瓦时。
安徽省第一家虚拟电厂管理中心在铜陵市的成立,不仅为铜陵市能源电力保供和新能源消纳提供了重要支撑,也为全省虚拟电厂建设运营提供了示范和借鉴。未来,随着虚拟电厂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铜陵市将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