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发布,支持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形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北京怀柔、上海张江、大湾区、安徽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中心。2023年陕西省两会上公布,西安获批建设综合性科学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国家科技领域竞争的重要平台,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基础平台。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有助于汇聚世界一流科学家,突破一批重大科学难题和前沿科技瓶颈,显著提升中国基础研究水平,强化原始创新能力。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国家创新体系的基础平台,将依托合肥地区大科学装置集群,聚焦信息、能源、健康、环境等四大领域,吸引、集聚、整合全国相关资源和优势力量,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基础平台、科学研究的制高点、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创新驱动发展先行区。
2017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和科技部联合批复了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方案,标志着安徽在全国创新大格局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成为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科技竞争与合作的重要力量。
2017年9月7日,省委省政府和中科院共同印发《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实施方案(2017-2020年)》,《方案》明确提出总体要求,即:坚持尖端引领、多方推动、协同创新、体制突破的原则,以国家实验室为基石,依托世界一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布局一批前沿交叉创新平台和产业创新转化平台,建设若干“双一流”大学和学科,打造多类型、多层次的创新体系,成为代表国家水平、体现国家意志、承载国家使命的国家创新平台。
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正成为上海建设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的强大引擎,到2030年,将发展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种类最全、综合能力最强的光子大科学设施集聚地。
上海将重点从四个方面着手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打造高度集聚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群。集中布局和规划建设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加快上海光源二期、蛋白质科学设施、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转化医学等大设施建设;积极争取新一批大设施落户上海,打造高度集聚的世界级大设施集群。
——建设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型和研究型大学。发挥上海科技大学的体制机制优势,建设高水平、国际化创新型大学。同时积极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研究型大学。
——汇聚培育全球顶尖科研机构和一流研究团队。依托大设施吸引海内外研究机构、高校来上海设立全球领先的用户实验装置、科学实验室。引入国际顶尖科学大师牵头承担多学科交叉前沿研究任务,形成国际化、高水平、跨领域的一流研究团队。
——组织开展多学科交叉前沿研究。聚焦生命、材料、环境、能源、物质等科学领域,由国家科学中心在预研究基础上,发起设立多学科交叉前沿研究计划,推动实现重大原创性突破。
北京市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2017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联合批复《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方案》,同意建设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作为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三城一区”之一,北京怀柔科学城将致力于打造世界级原始创新承载区。根据规划,到2030年,一座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综合性科学中心将在这里崛起。
北京市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一是要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好发展战略,谋划好发展蓝图。二是要建设好已开工项目,抓紧论证一批新的大科学装置和交叉研究平台。三是要加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积极争取筹建国家实验室。四是要着力吸引一批国际一流人才,打造高端人才聚集高地。五是要加快配套设施建设,把怀柔科学城建设成为创新之城、宜居之城。
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加强粤港澳产学研协同发展,完善广深港、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和深港河套、粤澳横琴科技创新极点“两廊两点”架构体系,推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
1.广州
广州南沙科学城是广州市和中国科学院共同谋划、共同建设的科创资源集聚高地,将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主要承载区。
2.深圳
2020年11月22日,中国科学院和深圳市政府签署合作协议,以深圳光明科学城、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为载体,共同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
3.东莞
东莞市突出打造松山湖科学城全力参与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建设,更好助推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5月的合肥,春光明媚,人间芳菲,数字经济发展正如这播种希望的春日,充满勃勃生机。为进一步推动数据要素市场构建、 […]
在普通人的心中,大科学中心一直是“高大上”而又神秘的。 比如,咱们安徽人都知道的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它是我 […]
近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环境研究院与安徽工业大学联合组建“低碳环境污染治理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签约揭牌仪式在 […]
12月19日下午,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环境研究院举行院地合作签约暨揭牌仪式。中国工程院院士、环境研究院院长刘 […]
7月7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集成电路先进材料与技术产教研融合研究院”在安徽大学揭牌。 据悉,这是合肥综合 […]
在普通人的心中,大科学中心一直是“高大上”而又神秘的。 比如,咱们安徽人都知道的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它是我 […]
近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环境研究院与安徽工业大学联合组建“低碳环境污染治理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签约揭牌仪式在 […]
12月19日下午,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环境研究院举行院地合作签约暨揭牌仪式。中国工程院院士、环境研究院院长刘 […]
7月7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集成电路先进材料与技术产教研融合研究院”在安徽大学揭牌。 据悉,这是合肥综合 […]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2022成绩单出炉 2022年,安徽省在全面加速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取得丰硕 […]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充分发挥高等学校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生力军作用, […]
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 《中国声谷高质量发展规划(2024—2027年)》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 […]
各市科技局,各有关单位: 为加强创新平台管理,提升创新平台运行绩效,根据相关管理办法要求及工作安排,现就开展2 […]
各市科技局,各有关单位: 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的实施意见》(皖政办〔202 […]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加快我省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到2030年营业收入达到2 […]
各项目依托单位、项目负责人: 根据《合肥市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办法》《关于开展2024年度市自然科学基金申报工作的 […]
5月的合肥,春光明媚,人间芳菲,数字经济发展正如这播种希望的春日,充满勃勃生机。为进一步推动数据要素市场构建、 […]